当前位置: 足疗_足疗养生_足疗保健 >> 足疗保健 >> 这个退役军人服务站温暖又有爱陕西法制
“退役不退奋斗志,转岗不转报国心。”墙上温馨的标语,令人眼前一亮。
走进西安市新城区解放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绿萝葱葱,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搭配蓝色的布艺沙发,整体环境温馨又格调高雅,犹如回到家一样。服务站内,有总书记重要论述、悬挂军队十位挂像英模画像、陈列军旅用品和军人老照片,唤起退役军人的“军营绿”。
年5月22日
解放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
街道服务退役军人人
目前享受各类补助61人
其中参战(涉核)人员18人、
伤残军人37人、重点优抚对象6人
实打实服务退役军人
成立不到两年来,服务站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实打实为退役军人服务,四大特色功能成为其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分别体现在思想政治引领、特色医疗康养服务、动态建档立卡、“解小福”志愿服务四方面。
“资料都齐全,没问题,等残疾证换好了我再打电话联系您。”1月6日上午9时许,75岁的程国华老人来服务站办理残疾证更换手续,工作人员付瑞热情接待并叮嘱老人注意保暖。老人回应说,“我胳膊腿还硬朗,就当过来活动筋骨。”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前后不过三分钟。
上午11点半,84岁的退役老兵栗宝华在服务站内等候物美价廉的午餐。老人的老伴已经离世,孩子们不在身边,一日三餐曾经让他极为苦恼。得益于服务站的多次协商和不懈尝试,如今,老人不仅吃饭问题得到了落实,休闲娱乐也有了好去处。每天,来服务站下棋、聊天、看书、写书法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共享愉快的晚年生活。
综合养老服务暖人心
在服务站,退役军人津津乐道的,尤其是特色医疗康养服务。“每人每月收取元的服务费,尽量让来到这里的顾客感到满意。”康养中心的院长余尚琴说,这个在外人看来少得不够成本的价格,提供的依然是不打折扣的服务。
6日上午,医疗康养中心的床位已经被占满。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科学的头疗、足疗等方式缓解老人的失眠和消化不良等问题。一眼望去,爱心护理集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于一体,是老人理想的颐养天年之地。
此外,中心还引入智慧系统,以智能居家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为核心,为老人提供“24小时紧急救助、日常照护、家政服务、问诊咨询”等综合性养老服务。
“解放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年10月建成,引进新城区爱心护理院、陕西心为养老服务机构等两家专业的社会组织进行运营,已经成为政府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合作运营的典范。新城区为这些组织免费提供工作场地、减免水电费等开支,目的就是保证每位退役军人享受到专业又舒心的服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石璿介绍说,自己也是一位退役军人,更了解退役军人的诉求和愿望。
随着综合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餐厅和康养中心也对外开放。在满足退役军人需求的基础上,辖区内非退役军人,也可以在这里享受医疗康养服务,这为周边群众带来实惠。“整合、共享、扩展、提升”的服务理念,在新城区解放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生根落地。石璿和同事引以为豪的是,服务站所倡导的这种“管家式”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点赞。
服务精准化管理信息化
利用信息采集平台方面,服务站构建“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新模式,对辖区退役军人逐人建档立卡,一人一档进行统一编号及编制目录,对信息采集对象实行动态追踪管理,全面掌握退役军人基本信息,提供精准化服务。
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解小福”志愿服务中,服务站通过志愿服务“七个一”主题活动搭建好志愿活动平台,打造街道“解小福”志愿服务品牌,统筹街道、社区、各级文明单位、在职党员人力、物力资源。
“很多退役军人愿意来这里坐一坐,聊一聊,回忆过去的青春岁月,也有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老战友,这是一块需要坚守的阵地。”石璿说,做好服务是最终的目的,自己和团队将不断努力,为退役军人做好保障工作。
作者/来源:西安新城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