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足疗_足疗养生_足疗保健 >> 足疗养生 >> 好中医是这个样子的
王致效,一位四代中医世家子弟,副主任医师,中医实战派,用铁血捍卫中医的铁杆中医;曾在炎黄国医馆和太医馆行医,期间得到多位国字头名老中医的耳提面命和言传身教;怀揣中医理想,向孔圣人看齐,欲培养名合格中医,72名优秀中医,为中医传播和发展立心。欲详细了解效哥,点击“效哥是谁?”进入
如何判断你遇到的医生是纯正的好中医?好中医又是什么样的?来,往下看,
一谦和与一身正气
(1)谦和
不但文人相轻,医人更加相轻,这是我们文化系统一直存在的问题,
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脉,这一点也存在,
但,只存在于那些修行未到的中医之中,
一个身经百战的中医,他会懂得治病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
即使一个病,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不能保证针对每一个患者都是百分之百的疗效,
中医的行话,叫做“打脸”,
如果你不说保证能治好,也许就真治好了,
如果话说圆了,往往明明十成把握的病也会打脸。
谦和并不是坏事,说明,这个中医已经沉淀了,经验足够多了,才不敢承诺,
一开口就否定别的中医,其实,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将来,他也就成了没治好的患者嘴里的笑料,
一开口就包治百病,这样的中医,已经不是谦虚不谦虚的问题了,而是说明他的阅历太少,中医老话儿“治病三年,无方可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谦和一点,于患者与自己,都是一种善良,
(2)一身正气
正气是能感觉到的,
医生可以邋遢,
邋遢也许是他全身心投入事业,
无暇打理自己,
但一身正气是必须要有的,
目光坚毅、语气无邪、字迹有气势等,
效哥接触过的老中医里面,字迹都是很有气势的,这种气势,说起来有点迷信,其实,病邪是会怕的,
一看就很猥琐,目光漂移不定,言语闪烁,这都不是善类,
目光不妨对视一下,敢凝视你的中医,心中都是无邪的,
经常和你说话时,摸鼻子、摸下巴的,或许都是在掩饰什么
二态度
患者本身就很不舒服,情绪大多数都不稳定,如果此刻,医生的态度再不好,医患矛盾大多都是由此产生,
医生一定要有一个好态度,不厌倦,不嗔怒,不抱怨,不谴责,
医患面对时,医生更多的先是一个倾听者,而患者是个倾诉者,每个人都有不舒服的时候,都有父母子女,爱你的患者,就是爱自己,所以,大医精诚一再强调,要有好的态度,
很多患者会有这样的感觉,遇到对的医生,还没吃药,病好了一半
态度就是这么重要,于医者
三医德
除非不得已,不开贵重药物
茄子土豆也能吃饱,燕鲍翅也能吃饱,好的中医也是如此
这也是仁心的一种,就是现在所谓的医德
一个没有医德的医生,你去找他,结局可以想象得到,
开药便宜与贵,这个不能作为一个中医是好是坏的标准,毕竟中药连续涨了十多年了,没有什么中药是便宜的,一般,每周七付药的价格在-左右的都是正常药价,但,很多病,确实药价要贵一些,比如冠心病、不孕症、肝病等等,
可以简单的看看中药或者处方,一般情况下,爱开冬虫夏草、海龙、海马、藏红花的,都值得怀疑,
还有一部分中药,价格也很昂贵,比如紫河车、红参、穿山甲、阿胶、川贝、三七等,如果用在必须要用的病上,即使药价贵些,绝对也是合理的,
比如崩漏用阿胶、
不孕用紫河车、
乳腺问题用穿山甲、
反复不愈的咳嗽用川贝、
心脑血管病用三七,
这都是合理的,
很多大师都指点过效哥,
对效哥说过,
德艺双馨,德在艺先,无德无艺
效哥目睹过的名中医很多,
总体上,是,谁的德最好,谁的术就更高,
没有德的那天,术就再也无法提升了
四细致
对于那些一上午几个小时可以看80个病人的名医们,小鄙视一下,4个小时,分钟,一个病人2分多钟“打发”一个患者,经常遇到那种医生看完而不见效的病人,病人常说,不说我等待的时间,就我坐那看病,左手脉还没号完,方子就已经开出来了,然后再摸另外一只手,
北京一个大腕,
号贩子倒号,几千到一两万一个号,
她的患者在她那里并没有治好,
后来找了我的师父,
师父前后花了20分钟,才开出处方,
患者病情后来如愿以偿了,
她在找师父的时候,
说,
那位名老,我花了八千买的黑号,
总共两分钟,没让我说话,就把我打发走了,
我都不知道她给我治的是什么,
她也没问,我得的什么病,
细致,一定必须,
哪怕,你累点,每个患者也要给足够的时间去分析,去了解,
五吃得了辛苦
学习的辛苦,看病的辛苦,
师父今年92岁了,
还保留着爱学习的习惯,这一点,我远远不及,
师父经常为了一个病,熬夜,
半夜有时临时有了思路,马上起来整理,
看病更是辛苦,年岁大的人,同样的看病,
会很累,
但,
师父从不缺席出诊,
师父说了,
舍不得这些患者,
六执着
谁都不是生下来什么都会,
颖悟高的人毕竟是少数,
悟性高本身也是这类人的障碍,
因为他们觉得什么都太简单而不愿意学了,
所以,真正成才的人,
大多都是那种不太聪明,却肯执着的走的人,
这一点,唐三藏法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去往西天多少年,痴心依旧,终成正果,医生也是
七师承
也许有的人不承认,
但中医确实如此,
只不过,
有的人认为从某位名家的书里面学来的本事不算认师,
这一点不厚道,
活人可以为师,
仙去的人也可以为师,同行可以为师,病人可以为师,三人行都有我师。
这里所谓名师,也可以说是明师,
古人称呼这种学习去世古人的学习方法为私淑。
名师更多时候,给与我们的不光是经验,
更多的时候是信心。
试想,我们新人几乎都是白纸,很多病都是硬着头皮去闯。
如果有人告诉你什么病是可以治好的,
即使那人没有告诉你方法,
相信,你再遇到这种病的时候,也会很自信的去寻找方法了
名师,就是帮你捅破窗户纸的人,
一个屋子里面有什么,你看不到,因为你眼前的窗户纸,
师父帮你捅破,
你再一看,
一切都明白了。
没有名师,这一关,你始终难闯过
八可以胆大,但不浪用虎狼之药
胆大,是对的,
但,
虎狼之药,不要浪用,
比如附子等等,
九淡定
耐得住疾病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守方),
师父有一年,有一个患者,师父接诊后,就外出了,、
剩下一堆弟子,
患者复诊,效果不理想,
弟子们没敢变药,
守方,
三个月后,
师父回来时,
患者好了,
倘若这些师兄师姐如果听说效果不理想,
而擅自更改处方,
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怎能实现,
现在的很多患者没有耐心,
方子是对的,药是好的,
更多的是需要等待“疾病从量变到质变”,
只要肯等的,
效果都会有的,
十斟酌
僧推月下门,
还是,僧敲月下门,
难住了贾岛,
中医开方看病时,
也是这样,
到底该用哪个药,
其实,
很难判断,
是真的很难,
确定了用哪个药以后,
该用多大剂量,
也很难判断,
效哥当年给一个医疗圈子的领导看病,
她只不过是朋友介绍而来,
本来是信不着我的,
后来,她却开始信任我了,
因为我的一个行为——斟酌,
给她看病,我压力很大,
她不会给我第二次诊病的机会,
除非,
第一次就有明显好转,
这个斟酌的过程,
争取到了她的信任,
好的中医就是这么较真,这么严谨,
这篇文章写得并不算达意,以后会续写,
不过也都是真话,
好的中医,确实就是以上提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