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3 16:43:25 点击数: 次
工人日报客户端12月9日电作为中国民俗传统技艺七十二行之一的采耳在重庆属于“小众”一直不温不火。该项技艺此前被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本来很“小众”的采耳也逐渐“火”了起来。今年33岁的李存林出生在重庆万州一个中医世家,打小的耳融目染让她对中医非常热爱。十八岁时,李村林从万州中医校毕业后,便开始从事理疗行业,采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小项。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在观音桥一家老茶馆遇到了自己的老师汪泽吉,由此打开了采耳手艺的新大门。拜师后,李存林一边跟着师傅学艺,一边还大量翻阅采耳技艺和中医理疗养生资料,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进行了改造创新。最终,经过10多年的沉淀和努力,李存林把传统采耳技艺与现代养生理念相结合创立了新的派别—“三心耳艺”。年,李存林又遇到了和她同为年出生的黄娟。自年开始,先后涉足过美容、足疗行业,对采耳也有着浓厚兴趣的黄娟与李存林一拍即合,决定把“三心耳艺”发扬光大。这对“姐妹花”自合作之初就有明确的分工:黄娟负责营销,李存林负责技术。推广过程中,为了让更多人知晓和享受采耳这门技艺,李存林和黄娟一合计,决心将“三心耳艺”申请非遗。经过严苛的考察,今年10月,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把“三心耳艺”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年仅33岁的李存林成了这项技艺的传承人。这也为李存林和黄娟推广采耳技艺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助力。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李存林的采耳技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争相学习。在观音桥华新街,姐妹两开办的“川耳匠”耳艺培训学校,一年间,就有一千多名学员先后在此学习技艺。而这么多的学员,毕业之后的就业,两姐妹也考虑得很周到。“目前市面上对采耳技师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一名采耳技师的月薪可达到元。”黄娟说,“川耳匠”耳艺培训学校的学员在毕业后,既可以选择自己创业,也可以选择到学校开办的直营店加盟店直接上班。现在“川耳匠”在上海、广州、贵阳等全国多个城市都有店面,学员一毕业即可就业。此外,“三心耳艺”还与现代科技实现有效结合,耳穴定位仪、电子耳针等新工具的运用,让采耳实现可视化操作。如今,采耳这项非遗传承技术在重庆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青睐,非遗采耳也慢慢从“活起来”到“火起来”。(记者黄仕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hinajxoa.com/zlhc/15053.html
------分隔线----------------------------